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学生成长紧密相连,师德师风建设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我校在此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并已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制度保障搭建体系
每学期举行四次专题性的工作会议,旨在探讨和安排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任务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并确保相关责任得以明确并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个人。学校已建立起一个全面覆盖、层次丰富的制度保障体系,从制度角度出发,为师德师风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持。这一体系促使教师们在既定的制度框架内规范教学行为,从而为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活动提升理论
举办“铸魂育人”相关学习活动,引导教师深入领会《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的核心内容。在此过程中,构建教师学习档案,并定期审核学习笔记,力求实现教师理论学习全面覆盖,确保每位教师都能深刻认识到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并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
承诺践诺规范行为
举办“师德承诺践行”活动,所有教师签署《师德师风承诺书》,并向公众作出严格遵守职业准则的承诺。此举促使教师在公众的监督之下,自发地规范其教育教学活动。实施“家校共育”计划,每个学期家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及时收集并采纳意见进行改进,从而增强了家校之间的紧密联系。
先锋示范引领前行
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教师积极参与送教下乡等志愿活动,累计超过30次,通过实际行动展现了师德风范。他们的模范作用为其他教师树立了榜样,激发了更多教师投身教育志愿服务的热情。同时,畅通监督途径,建立问题记录簿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确保投诉得到及时调查,问题得到严肃处理,从而维护教师队伍的纯洁性。
榜样宣传带动成长
举办“师德标兵”评选活动,推广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彰显榜样力量。实施“师徒结对”计划,资深教师指导年轻教师提升,营造了积极的教师成长环境。在此过程中,经验得以继承,师德精神得以传承。
考核评价长效保障
构建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从多个角度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进行评估。通过优化评价制度,唤起教师自我提高的积极性,促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审视本阶段的工作成果,我们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部分教师对某些问题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家校合作机制尚需优化等问题,均需紧急处理。那么,大家觉得学校在哪些领域可以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欢迎各位点赞、转发本篇文章,并积极参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