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对学生全面发展和校园建设至关重要。在4月17日,一场以智慧德育为主题的盛会于东莞成功举办,吸引了众多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参与,共同就德育领域的创新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和展望。
论坛盛会开启
2021年4月17日,一场名为“大湾区智慧德育论坛”的活动在东莞华中师范大学东莞附属中学隆重举行。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约250名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教师代表参加。此次论坛由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负责组织,其核心目标是探讨区域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专家观点分享
赵国柱副会长就智慧德育的定义及其内涵等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新时代背景下,众多教育领域的专家们就学校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进行了讨论德育认知模式,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此外,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杰出德育工作者们也分享了他们的宝贵经验,为此次论坛增添了丰富的多元视角。
构建德育新体系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的执行院长张志勇在“新时代德育的新思维与新体系”这一主题演讲中,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出了构建一个“全员参与、全程贯穿、全域覆盖、全课程融入”的德育新体系。他着重指出,需要全面规划中小学德育目标,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构建一个逐步推进的德育体系。
传统文化之思
原国家副总督学郭振有在“智慧德育与传统文化”的发言中提到,“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他强调,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对于智慧德育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德育认知模式,它有助于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东莞实践探索
东莞市近期着力推行智慧德育模式,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该市构建了“精神引领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广泛开展了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此外,依托于不同类型的基地,东莞市不断丰富学生的德育实践活动体验。
教学改革创新
东莞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组织思政课教学创新案例的征集与评选、实施“共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开发微型课程资源以及评选思政领域的优秀教师,以此推动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并增强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请问在学校教育领域,智慧德育还有哪些新颖的实践方法?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同时请不要忘记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