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是家校之间沟通的关键纽带,探讨如何使它发挥更显著的作用并推动家校共同教育,已成为当前学校关注的重点。目前,不少学校在家长会的形式与内容上进行了创新尝试,为家长、学生以及学校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和体验。
学生参与家长会成亮点
家长会当天,各班学生志愿者热情地向家长展示学校活动,助力家长全面掌握学生在校生活及表现情况。此举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行动自治”能力,还让家长目睹了孩子因自主管理而产生的积极变化,加深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理念的认同,从而更加支持学校的工作。
家长会改革创新多样
学校认识到,传统的家长会往往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启动了改革措施。针对不同的目标、内容、年级、学生个体以及具体问题,学校探索了多种实施方法。例如,成长展示型的家长会,其中学生成为主角,会前由教师进行指导,会上所有参与者全面展示,这一形式吸引了众多家长的广泛关注。
“圆桌论坛”家长会新尝试
根据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规定,学校举办了创新型的“圆桌论坛”家长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主导者转变为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家长则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活动的核心参与者,积极参与互动环节。这种角色的转变显著提升了家长会的活力和参与度。
“家长节”家校交流密切
在2023年的“家长节”庆祝活动中,校长与家长就“阅读推动活动”等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家长学校活动方案,旨在确保家校双方在教育行动上保持协调一致。同时,众多班级组织了诸如“作业展示与评价”、“作品展览”以及“孩子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样化的活动,使得家长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孩子的成长过程。
专家讲座助力家长成长
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一核心阵地家长学校活动方案,定期举办专家讲座,内容涵盖“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两大主题。在2023年的“家长节”活动期间,学校特别邀请了部分专家进行讲座,通过“专家与家长面对面”的形式,帮助家长掌握成为称职、明智家长的方法。
“家长论坛”分享交流经验
在家长会中,“家长论坛”环节特别邀请了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促进阅读活动、以及家校合作方面成绩显著的家长,来分享他们的宝贵经验。此环节通过设立“家长(家委)与学校对话”的平台,为家长提供了表达诉求和建议的途径,从而提升了家长的参与度,并突显了他们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角色。
您认为何种家长会模式最有利于家校共同培育?敬请点赞、转发,并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