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上游新闻记者来到了忠县中学,对该校的独有文明传统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学校师生共计超过8000名,其中3000多人自愿加入了志愿者行列。这所学校的历史悠久精忠中学,文化特色鲜明,给记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光荣校史与校名变迁
忠县中学始建于1939年,系重庆市首批确定的市级重点中学之一。自学校成立以来,已历经近8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学校的名称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调整。起初,学校名为“精忠中学”,随后更名为“忠县二中”,最终确定名为“忠县中学”。每一次名称的改变,都记录了学校的发展轨迹和持续进步。这一系列显著的变化不仅为“精忠”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精忠中学,还孕育了“勤奋、博学、忠诚、勇敢”的校训,而这些校训正逐渐成为推动学校不断发展的精神支柱。
精忠文化物化呈现
精忠文化广场中,“精忠记”长廊文化显得尤为醒目,展示了31位忠州名人的形象以及106位中外名人的肖像。与此同时,“抗战英雄纪念碑”缅怀了28位忠中学子的英勇事迹,“百届师生纪念墙”上,精忠精神得以传承,绵延数公里。在人物故事浮雕墙上,精忠精神被形象地展现,生动逼真。精忠园集中展示了老校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些内容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精忠文化”的实体展现。
学生讲解传承历史
校园内,学生代表们聚集在抗战英雄纪念碑前,缓缓讲述着学校的历史脉络。与此同时,另一组学生代表带领大家参观那条长达数百米的百届师生纪念墙。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致力于传承和发扬“精忠”精神,目的是让更多同学深入了解学校的历史,进而增强对学校文化的认同与归属。
德育渗透与志愿服务
学校不仅注重通过环境对学生实施教育,而且将本地的“忠文化”特色融入到了学生的德育培养过程中。自2012年起,学校利用“重庆市志愿者服务网”和“暖青汇”两个平台,已成功招募了3000多名线上志愿者。校园内涌现了众多如同冯雅偲一般热心的学子,他们通过校内与校外组织的紧密协作,以及师徒相授的方式,成功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才俊,其中包括被誉为全国“最美中学生”的潘虹宇。
特色体验式课堂
学校着力将“精忠”精神融入教学实践,特别打造了涉及成长、生命、责任三个方面的体验式特色课程。在这些课程里,学生自入学起便需遵循“七个一”的成长指导清单,并依此制定个人成长计划。生命教育课程以“认识、珍惜、尊重、热爱生命”为核心,构建了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
消防科普教育特色
重庆市唯一一所中小学校配备了现代化的消防科普教育设施,这些设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责任感的场所。学生们在此进行参观和实践活动,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校园的园林景观中,科普教育基地与教学楼等建筑相互映衬,共同塑造了学校独特的校园风貌。
关于忠县中学所倡导的特别文化教育观念及其对学生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您有何看法?期待您发表个人观点,展开讨论。同时,诚挚邀请您为本文点赞,并支持其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