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员与主持人频繁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他们的嗓音和形象等外在特征广受观众瞩目。在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招生过程中,这些因素亦成为重要的评估标准,以下将详细介绍相关情况。
声音“好听”至关重要
主持人声音是其外在形象的关键体现,对于声音的期望,观众往往超出一般人的标准。尽管不同听众对音质的评价存在差异,但普遍认同“悦耳”这一标准。在招生过程中,普通话水平较高的考生往往占据优势,而方言口音较重的考生则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近期在某次播音主持招生考试中,就有部分方言口音较重的考生因发音问题未能通过初试。
气息影响情感表达
在良好的表达中,呼吸的节奏会随着情感的波动而变动,其流畅度直接关系到情感的流露。优质的呼吸状态既省力又深入,有助于声音展现出不同作品的特色。然而,部分考生呼吸力量不足,声音显得微弱,甚至出现缺乏控制而大声喊叫的情况。据调查播音员主持人语言文字规范,在招生过程中大约有20%的考生存在呼吸问题,若在其他方面不具备优势,他们很难通过复试。
语言感受表达能力
播音员与主持人依赖语言进行沟通,其语言感知与表达技能至关重要。在招生过程中,教师会依据考生对指定稿件的朗读来评估其语感。考生应尽力以恰当的语气展现对稿件内容的理解。张颂教授强调,语感作为一种能力,存在高低差异。虽然可以通过培养来提升,但高校更倾向于选拔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
形象决定去留与否
内在素质虽被看重,然而在用人单位的选拔过程中,形象依旧占据着首位。当主持人出现在屏幕上时,观众对其形象抱有较高的期待。据某知名电视台的招聘数据表明,形象出众的应聘者相较于形象一般的应聘者,其被选中的几率大约高出30%。所谓的形象佳,涵盖了容貌、气质等多个方面。
气质要求大方得体
本专业选拔对象需具备得体的举止、亲切的亲和力、从容不迫的舞台表现力以及即兴语言组织的能力。在招生面试过程中,那些举止得体、自信满满且能流畅阐述观点的考生往往更能赢得考官的青睐。优秀的气质对于主持人这一职业而言,是一大加分项,有助于缩短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先天条件不容忽视
播音与主持专业与其他艺术类学科相似,侧重于考察考生的先天赋质,诸如音质、外貌等不易改变的要素。在招生过程中播音员主持人语言文字规范,那些具备优越先天条件的考生往往占据优势。院校旨在挑选出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生,随后对其进行专业化的教育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