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高校在开展网络心理育人工作方面引起了广泛关注,成都大学在此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尝试,成功构建并推广了一种集朋辈心理正能量汇聚与传播于一体的网络心理教育模式,为其他高校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与参考。
创新平台支撑网络心育
成都大学设立了三大网络心理教育平台。其中,一个专注于积极心理成长经验和故事的分享,借助网络的高效便捷,使得同龄人能够轻松地交流正面情感,激发青少年产生积极的共鸣,并培育他们的利他主义精神。另一个平台则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自助训练,这一模式丰富了心理教育的场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应用能力。这些平台共同为网络心理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德育心育融合活动
在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关键时期,成都大学实施了德育与心育相结合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活动中,分享了同龄人对“奋斗”精神的见解、理解以及具体行为表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该活动以传递积极情感为主要形式,向大学生群体传播正能量,推动了德育与心育的深入融合。
自助训练促学生发展
网络自主学习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途径,成都大学积极引导学生们主动参与网络心理自助训练。该校致力于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自助训练平台,以此提升学生的自助意识和能力。依托于前期研究成果及大数据技术德育网络型,已连续四年为每年超过5000名新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画像,并推送相应的训练资源,有效推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成长。
凝聚朋辈助人力量
网络分享平台汇聚了同侪互助的力量。在这些平台上德育网络型,学生参与的心理自助训练以及融合式心育活动,能够激发他们专业学习的动力,并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的相互促进。此外,平台还充分发挥了同侪互助的作用,共同营造了一个“共同成长”的积极网络环境。
学科专业优势助力
成都大学依托其学科和专业特长,积极倡导学生将心理健康知识转化为实际产品。学生们通过所学知识,增强了个人的价值认同,借助网络教育的平台,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结合。此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为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新的实施路径。
经验借鉴与启示
成都大学在网络心理育人领域的创新实践,为高等教育机构中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参考。该模式在激发大学生奋斗精神方面,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与策略。高等教育机构可以借鉴其集结同侪积极力量、构建育人平台的方法,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
成都大学的该网络心理育人模式,在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中推广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挑战。同时,请别忘了对本文进行点赞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