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月开始,江苏省大港中学的高一(3)班学生赵文寅,在课业繁重的情况下,主动搜集了关于澳大利亚的相关信息,旨在为即将进行的交流活动做好充分准备。这一举动凸显了省港中学在国际教育交流领域多年来的卓越成绩,这些成绩受到了广泛关注。这些交流案例,无疑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的。
交流历史
自2007年开始,江苏省大港中学与盎格鲁欧洲学校缔结了友好纽带,此举标志着该校国际交流活动的起点。迄今为止,该校已与来自两个国家的三所院校达成了合作关系,同时,有120名师生投身于这些学校的交流项目中。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这些交流活动持续深入,为学校的成长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交流初衷
仲伟贵校长强调,促进教育界国际间的互动,其目的是为了提升学校的整体教育品质,丰富校园文化的多元性大港中学江苏省课程基地,并深化教育的内涵。教师通过参与外部交流,得以拓展文化和教育的视野,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和指导能力。对学生而言,此类交流有助于拓宽国际视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师生经历
赵文寅计划在暑假期间开展交流学习活动,当前她正积极搜集相关资料。与此同时,2011年曾参与学生使者项目的仲赶意,现正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攻读金融专业。此类交流项目为学生们提供了独特的成长机会,并使他们取得了显著的学习成果。
外教引进
自2012年起,香港中文大学逐步吸纳了八位外籍教师加入,现时该校正有一名外籍教师在职。这些教师不仅承担了英语口语的教学任务,而且他们还热心投身于支教活动。同时,学生们有时会通过游戏方式向这些教师提问,使得课堂互动气氛异常活跃。
文化传播
孙向华老师在“2012中华文化大乐园——悉尼营”活动中担任了参与者,她针对学员年龄跨度大且中文水平较低的情况,精心准备了课程,最终开设了31节毛笔书法课程。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徐钢赴菲律宾进行华文教学,尽管遭遇诸多困难,但他的工作仍收获了极高的赞誉。
未来规划
在当前年度,省港中学与新加坡博伟国际教育学院联合开展,开展了校际间的教学交流活动。双方共同引进了新加坡剑桥GCE“A”水准课程,旨在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各类人才。这一举措有效地丰富了学校的国际交流途径,对于学校的未来发展大港中学江苏省课程基地,展望未来,前景显得十分光明。
省港两地在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成果显著,此类交流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进步至关重要。诚邀点赞、分享,并期待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