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第十二批国际生态学校项目的绿旗荣誉名录。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因在《校园古树生态群落保护》领域取得的显著成绩,成功获得认可国际生态学校 优秀学生,荣登该荣誉榜。该校因此成为国家级生态文明教育的典型代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国际项目意义重大
国际环境教育基金会推出了国际生态学校项目,该项目受到了全球众多学校的广泛支持。该计划旨在通过将学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提升学生在校园及其周边环境中识别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的参与,对于加强校园生态环境管理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进展,产生了显著的正面效应和长远的价值。
校园古树资源丰富
三十九中学的占地面积超过了41000平方米,日均活动师生人数超过2000。校园中,不仅有建筑和硬化的运动区域,还拥有近10000平方米的空旷地带。在这片空旷地带中,分布着389棵老树,其中包括8棵百年以上的三级古树,而这4棵古树已经被纳入市级保护名录。这些古树资源分布密集,平均每25平方米便有一株,枝叶繁盛,形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生态系统。
社团开启保护行动
2017年,学校成立了名为“古木派”的学生社团,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校园内古树的保护工作。该社团以养护校园古树为中心活动,通过自我教育的方式,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如学习科学文献、接受园林专家的指导、进行沙龙交流以及实际操作等。在此过程中,社团成员们逐步树立了对生态的理想追求,并坚定了实现双碳目标的信念。
跨学科学习提升素养
学校将古树保护纳入项目式学习,以此作为跨学科融合的突破口。该校整合了高中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知识,开展了校园微生态系统评估、树木种类统计分析以及树木碳吸收与氧排放测定等系列实践活动。这些跨学科交叉的实践活动,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宣传活动扩大影响
为了促进古树保护意识的普及,学生们走进社区及街头,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涵盖了参观古城内的古树、倡导植树造林以及推广双碳理念。他们绘制了古树的自然素描,派发了倡议书,赠送了以古树为主题的文创商品,目的在于传播生态文明的理念国际生态学校 优秀学生,并提高公众对古树价值的认识。
未来担负荣誉职责
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中的学生小课题《校园古树保护与文化价值探究》由社团成员提出并申报,现已顺利通过结题评审。该课题的研究成果荣获了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的荣誉。校方领导强调,学校将在未来承担起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的相应责任,致力于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同时也会积极参与到区域性的古树保护工作中。
您认为学校在保护古树方面有哪些改进空间?恳请您给予点赞、分享,并留下您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