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八一学校创新举措,将影视作品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介,使教育在影像中展现出新的活力,其中所蕴含的教育理念正通过影视作品实现不同代际间的传承。此外,该校独特的影视德育方式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校官网www.dxedz.com提供了更为详尽的介绍。
思政新载体
北京市八一学校遵循“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影视作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并将影视教育同“十二人才基因”相融合,构建了一种独特的德育教学模式。这种创新的教育方式在业界具有鲜明的特色。校长王华蓓指出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在遵循“八个相统一”的原则基础上,学校深入挖掘影视作品的思政内涵,将其融入教学和实践中,开创了课程思政的新模式。
课程群特色
“光影悦读”课程体系,将影视美学与红色文化元素紧密结合,促进了国家课程资源的创新性转换。在低年级阶段德育校本课程开发,课程重点在于“欣赏与理解”,例如《小太阳》这类影片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而在高年级阶段,课程则更加强调“评价与实践”,如《可爱的中国》等影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并通过影评撰写等活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教学新方法
教学环节通过设置悬念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并通过小组讨论来促进思维交流。在处理严肃题材的影片时,从服装细节等趣味角度入手。同时,融入创意实践活动,例如绘制海报、设计地图等,使德育教育在沉浸式学习中得以实现。这些策略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成效。
特色课程库
学校将“十二人才基因”作为核心,整合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借鉴了权威的资料,构建了具有“八一特色”的影视课程资源库。从中挑选出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影片,这些影片不仅契合青少年的特质,而且传递了民族与时代的精神,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精神滋养。
三维育人体系
该校成功打造了“三维育人体系”。通过红色影视作品,将抽象的价值观转化为具体形象,构建了“品德、品行、品位”的教育框架。同时,融合了多元化的教育元素,并利用微电影创作实现了知行合一的转化。此外,依托数字化平台,创作了符合Z世代语言风格的作品,进而形成了立体的德育教育模式。
教育成效与影响
八一学校通过探索红色元素与教育内涵的结合,培养了学生深入现实创作的意识。该校的影视德育方式不仅继承了红色文化的精髓,还积极应对了娱乐化趋势的挑战。详情可访问官网www.dxedz.com,了解八一学校在影视德育方面的更多成果。您认为八一学校的这一德育模式是否适合在其他学校进行推广?